首 页 公司概况 企业文化 新闻中心 产品展示 售后服务 员工园地 在线交流 招聘信息 联系方式
    站内搜索 关键字:
 

新闻中心

 
 

企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 
行业动态>>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 

 

洒扫应对大学问


 

    闽南语有句俗谚“洗面洗耳空,扫地扫壁角”,意思是说做事要有认真与负责的态度。草率地洗脸,洗过“表面”后,很可能就没有清洗耳朵;而用同样的心态扫地,也是“大概”扫过之后,常常会忽略了不起眼的角落。洗耳朵、扫壁角,说的不只是勤与懒的问题,也关乎一个人做事的态度。

    现代的孩子大都懒散惯了。可是一面埋怨孩子太懒,却又不让他们负责家事,恐怕也是当今父母普遍的现象。教导孩子们勤劳不能只是说教,让孩子们在做家事时,瞭解“洗面洗耳空,扫地扫壁角”的寓意,不只是养成其勤劳的好品行,也给予孩子更好的机会教育,培养其认真与负责的态度。 

    古代小学教育的重点

    古代的儒家教育分为大学和小学。15岁前的小学教育,所学的大部分是洒扫、应对、进退之事,宋朝理学家朱熹在他所写的《大学章句.序》中写道:“人生八岁,则自王公以下,至于庶人之子弟,皆入小学,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,礼乐射御书数之文。”可见洒扫应对是中华教育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。真可谓洒扫应对学问大。

   清朝着名大臣曾国藩非常重视这点,在一封给四位弟弟的信中,他提到:“弟弟们不爱收拾,不喜欢干净,比我还厉害,这是败家的气象。今后务必要细心收拾,就是一张纸、一根线或是竹头、木屑,都要捡拾起来,为儿侄辈树个榜样。第一代人如果疏懒,第二代就会奢淫,那么就会渐渐出现白天睡觉、晚上打牌、吃鸦片烟这些坏事!四弟、九弟比较勤快,六弟、季弟比较懒散,以后要勤快的更勤快,懒散的下决心痛改,不要让子孙学坏样子,至关重要啊!子侄除了读书,还要教他们打扫房屋、抹桌椅、拾粪锄草,这些都是好事,切不可以为这有损架子而不愿去做。”

   曾国藩写这封信时,他的长子曾纪泽就要满18岁了,四位弟弟早已成家,在地方上更具名声,而常年在外身兼国家重任的曾国藩家书里依然如此嘱咐,可以想见这些事情在他内心是多重要。 

    商汤、尧舜是洒扫应对的典范

    洒扫应对的学问当然不是说扫地需要多高深的技巧与技术,其内涵很深。古代的读书人常胸怀大志,因此有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的说法,意思是说家中洒扫与治理天下的道理是相通、连系的。

    传说郑成功有这样一个故事──郑成功小时候上学,私塾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:“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”,按现在的理解这是一篇论说文,论说“洒扫应对进退”的重要性。那时郑成功才11岁,他没有长篇大论,寥寥几句就让老师惊为天人。他是这么说的:“汤武之征诛,一洒扫也;尧舜之揖让,一进退应对也。”商汤讨伐纣王,是天下间的洒扫,扫除无道的周纣王,换来家国的新气象;尧、舜禅让帝位的美谈,就是一件流传千古应对进退的典范。 

   在洒扫应对中观微知着

   中国自古有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的思想,不止内在的道理相通,其实也是一套完整的实践的教育系统。着名的“举案齐眉”典故可以说明一二。

   东汉梁鸿有一回引起火灾,他挨家挨户询问他人的损失,并以自己养的猪只作为赔偿。其中有户人家嫌赔偿少,梁鸿又答应替他工作以弥补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,勤勤恳恳,绝无怨言。邻人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,都联合起来指责这家人。

   之后,梁鸿贤名日播,娶妻后他为了躲避朝廷的征召隐姓埋名,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,靠给人舂米过活。他每天回到家中,妻子孟光总是备好了食物,柔婉谦卑地低着头不敢仰视丈夫,举案齐眉请梁鸿进食。有一天,皋伯通偶然看见这个情形,不禁大吃一惊,心想: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,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平凡人。于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,并供给他们衣食。因此梁鸿就有了机会着书立说。

    一个有才德之士,即便隐居,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可以看出端倪。梁鸿对于别人过分的要求,依然能够无怨无恨、勤勤恳恳,丝毫不懈怠的工作态度不正是从小处培养而来的负责的表现吗?也才有日后娶贤妻举案齐眉的故事。只是梁鸿不愿做官,齐家之后便走上了立言之路。 

   洒扫中扫除内心之弊

   现代父母通常比较忙碌,孩子的品德、习惯更需要费心教育,而洒扫就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,洒扫不只是让孩子帮忙做家事,更是观察孩子个性、习惯与态度的好机会,在点滴小事中,扎扎实实地培养好的习性与态度,是古代教育的精华与奥妙。比方教导孩子扫地该注意墙脚这些地方,得先改变孩子因为墙角不好扫而畏难的想法,才不会在无意间养成了敷衍、做表面功夫的心态。试想,这样的教育对孩子未来的影响有多大啊。最重要的是,这是孩子在身体力行中养成的习惯,不会三两下考完试就遗忘了。

   据说民国初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个将军,丢下部队到庙里出家去了,他拜师的一个老和尚就只是扫地,每天天还灰蒙蒙时就开始扫地,从寺院扫到寺外,从大街扫到城外,一直扫到离城十多里,日日,月月,年年。这位将军也拿着扫把,跟在老和尚身后扫地。

    这个年纪已经很老却不显老态的老和尚对这位将军唱了一道偈子:

    扫地扫地扫心地,

    心地不扫空扫地。

    人人都把心地扫,

   世上无处不净地。

   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,这句话现在想来可能就不难理解了,真正的问题不一定在技巧与技术,而是那些看不见的习惯、态度、观念与意志……

   小小洒扫,大大学问,您是否也该安排一下孩子在生活家事中的教育呢?

 

  

 

 


  友情链接
文礼书院官网  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  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 
版权所有:北京曦鸣威机械设备有限责任公司
联系地址:北京市房山区良乡良官大街58A-1159号(良乡工业基地) 邮政编码:100071
您是本站第1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:恩惠科技